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文化资讯

黄靖博个展“盐殿”重庆举行 在消逝与永恒之间重构文明肌理



2025-04-04来源: 艺术中国

展览海报

2025年3月29日下午,黄靖博个展“盐殿”在重庆星汇当代美术馆开幕。本次展览由美术学博士汤益明担任策展人,展出了旅美青年建筑师、艺术家黄靖博的动态装置作品《盐殿》。展览将持续至4月16日。

开幕式后现场

艺术史家吕澎教授致辞

策展人汤益明博士致辞

盐殿——在消逝与永恒之间重构文明肌理

文_汤益明

旅美青年建筑师、艺术家黄靖博的作品《盐殿》,试图以极简的形式构建一座充满悖论的“神殿”:展厅中矗立的四根形似古希腊爱奥尼亚式的柱子由冰、不锈钢、硅胶构成,柱头以硅胶浇筑,柱身为包裹着不锈钢结构的冰块,地面的晶体结构以盐(NaCl)堆砌而成,勾勒出简洁而又神圣的四方空间。当冰柱从固态融化成液态水(H2O),进而缓慢溶解地面铺满的盐......爱奥尼亚柱逐渐失去冰层包裹,显露出中间的不锈钢结构,而硅胶柱头依然屹立在不锈钢柱之上。同时,地上的盐水经过时间蒸发重新析出晶体盐(NaCl),从而形成一个动态装置。

展览现场

一粒盐结晶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完美的立方体结构,钠离子与氯离子以最简洁的方式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基石。五味盐为首,盐不仅是日常必备调味品,也是人体维持生命的营养元素。盐在文学与艺术中常被赋予纯洁、永恒的文化象征。比如,在莎士比亚的悲剧《李尔王》中,三女儿用盐表达对父亲珍贵的爱。英文短语“世上的盐”(the salt of the earth)出自《圣经》,借盐的防腐作用比喻品格高尚的人。从殷商青铜器上的盐卤纹样到古希腊通过海水制盐,这种无机晶体始终与人类命运交织缠绕。在古代,盐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,被视为“白色黄金”。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建立了“盐铁官营”的经济制度,意大利威尼斯商人用亚得里亚海盐换取东方的丝绸等等。盐的流动轨迹,恰是世界文明交流、殖民扩张的历史缩影。20世纪下半叶,随着真空蒸发技术的普及和制盐工业的高速发展,盐的规模量产使其失去稀缺性而变得唾手可得。在21世纪的当下,盐该以何种身份延续它在历史中的重要角色?当代科学家在盐晶体表面观测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,二维电子系统展现出拓扑学的奇妙特性。以色列学者利用盐膜技术将太阳能储存效率提升至92%,敦煌戈壁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正重构丝绸之路的能量地图。当冷冻电镜透过盐晶格捕获蛋白质的量子隧穿,我们突然理解了“盐约”的深层隐喻。

观众拍照打卡

青年艺术家黄靖博以生命之源水、生命的必需品盐、象征工业时代的不锈钢以及AI时代不可或缺的硅为基本元素创作的《盐殿》,充分利用盐的物理特性,如结晶、溶解、吸湿性等,使其成为具有动态变化、产生偶发效果的艺术媒介,在展馆穹顶下冰及盐的物理变化,造成“神殿”向“废墟”转化的过程,让人联想到德国思想家本雅明建立在“废墟”和破碎性基础上的“救赎”哲学。同时作为建筑师,探讨盐作为实验性的新兴建筑材料,打破建筑与非建筑/废墟的二元对立,叩问在消逝与永恒之间重构文明肌理的可能性。

观众拍照打卡

展览开幕后,监控系统将实时记录冰块融化、盐分溶解的过程,观众的行为,比如,走动时带动的气流,呼吸、触摸影响温度所触发的冰与盐的形态变化,形成“人—盐—环境”的闭环互动及视觉反馈。在气候危机加剧的当下,“盐殿”的溶解过程仿佛生态系统的熵增与无序化。这种物质的损耗与数字影像记录时间的增长,似乎意味着人类正在经历从碳基文明向硅基文明的急剧嬗变。这座象征人类文明演变史的“盐殿”,在温湿度变化中不断剥落重构,恰似数字时代人类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。当爱奥尼亚式柱子上最后一块冰在展期结束时化为潮润的雾气,重新析出的晶体盐留在参观者掌心中,这似乎成为关于文明存续方式的某种质询。

黄靖博

艺术家简介

黄靖博,1995年7月出生于重庆,现居洛杉矶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建筑设计学士,南加州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。

展览经历

2023 《人机新纪元:共生共荣》策展人 重庆星汇当代美术馆

2023 米兰中央火车站改造建筑设计展 群展 米兰 DropCity Convention 23 

2023 春季设计课程作品展览 群展 南加州建筑学院

2021 成都做做设计有限公司作品展览 个展 重庆星汇当代美术馆 

2020 《视觉神话实验艺术系列展手机摄影》群展 重庆铁山坪云岭艺术中心 

获奖记录

2023 美国建筑师协会达拉斯分会纪念肯·罗伯茨绘画竞赛专业数字渲染/混合材料项决赛入围者

2023 南加州建筑学院二〇二三界优秀毕业设计奖 得奖者

责任编辑:王洁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